【財訊】 文/朱致宜
7000
雙魚座的浪漫配上生意人的務實,這個矛盾的組合,配在詹宏志略帶憂愁的面容上卻恰如其分。靠著知識的力量,這個南投囝仔從出版人起家,在網路業雄霸一方,人稱他趨勢大師,但他成為台灣網路領航者,是用無數失敗換來的。
林蔭滿布的台北市敦化南路辦公大樓,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在等待電梯上升至12樓的一分鐘內,仍然抓緊時間、拿出書來閱讀。在一般人的想像中,網路公司的老闆應該著迷於最新潮的科技玩具、拿著電子書閱讀器,事實不然,詹宏志卻是20年如一日地讀著紙本書。他的辦公室裡,滿滿的書本築起四面牆,親近他的人說,詹宏志一直都是這樣,就連走路都會忍不住看起書來。《網路家庭》2005年上市,是台灣第一家公開上市的網路公司,直到現在,台灣股票市場最具代表性的兩支網路股──PChome與商店街,董事長都是詹宏志。同時,他也是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文化的創辦人。
子弟兵無數
他卻怕成為有影響力的人
詹宏志的頭銜很多,他在八○年代出版的一系列書籍《趨勢報告》、《趨勢索隱》,成為長賣型暢銷書,一舉把他推上趨勢大師的名號,當時他走在路上,還會有民眾跑來問他:「詹先生、今天哪支股票可以買?」台灣網路界的操盤高手,多半出自於網家集團。ASAP閃電購物網創辦人謝振豊、前燦坤網銷營運長吳志成、騰訊電商中國業務總監林文欽,全都是詹宏志的子弟兵。
被大眾譽為趨勢專家,又是電商界的另類奶媽,詹宏志最害怕的事情,卻是被當成專家。「我的好奇心很重,但卻害怕影響力,怕我說的話有人相信。」回溯詹宏志的職業生涯,一個南投囝仔獨自到台北發展,靠著知識的力量一路向前探索,他今天的地位,其實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層層堆疊而起。
《明日報》重擊
他在失敗中求經驗
詹宏志的「失敗學」中,最為人知的就是2001年,他創辦的網路原生媒體《明日報》一夕收攤,震驚業界。
由於《明日報》是全球第一個網路原生媒體,短短一年流量就超過當時所有的傳統報紙。也因此,《明日報》收攤的消息立刻引起震撼,受訪時,詹宏志仍感嘆著:「我這一生唯一一次登上《華爾街日報》就是因為這件事情,真是悲劇。」
不過,與其他名人閃躲失敗不同,詹宏志對於自己的失敗倒是侃侃而談。他認為《明日報》收攤並不是發展性受到局限,反而是他個人的問題。「我沒有那麼多錢,不應該同時進行太多項實驗,最後賠的錢超出承受範圍。」把時間回溯到10年前,《明日報》火速關門、資遣員工,當時在此任職的媒體精英全都錯愕不已。對於當年舊事,詹宏志沒有推卸責任,但也沒想再來一次,他說:「當時我能在短時間內號召一票最出色的新聞工作團隊,這個時代氛圍已經不存在了。」
這個大失敗,其實並不是詹宏志唯一的挫折。那時正是網際網路興起的年代,1996年,詹宏志看到電腦的重要性,但自學電腦卻遇到許多挫折,因而有了創辦《PChome》雜誌的靈感,以大量圖文解說,成為許多台灣民眾第一次用電腦、上網的工具書。同一時間,詹宏志不斷在腦袋裡想像「網路時代的各行各業」長什麼樣子?他開了十幾家公司進行測試,後來有的失敗收攤、有的被併購,只有少數如市調公司「東方線上」、線上商城「Payeasy」碩果僅存。
最後,詹宏志決定將集團資源集中在《PChome》,從線上訂雜誌到線上賣數位相機,再發展成台灣特色的電子商務網站,詹宏志坦言,網路家庭能做到公開上市,自己也很意外。他坦率的說:「看到我的持股就知道,我根本沒有上市的規畫。」
○七年,《PChome》決定推出24小時到貨服務,當時所有物流業者都說不可能做到,聯強總裁杜書伍還曾批評「肯定賠死」。經歷過《明日報》事件,詹宏志放膽支持團隊自建倉儲、硬幹到底,一路投資一路賠,最慘的時候曾經一年賠掉一半的資本額。電子商務副總經理蔡凱文說,別以為詹宏志是個浪漫文人,當時虧損不斷增加,詹宏志仔細盯報表、參加大小會議,比任何公司的老闆更像生意人。「當時我們覺得不可能,但詹先生覺得可以,會讓我們去設法做到。」蔡凱文說。
事實證明,快速到貨是當今顯學,後進者無不以此強打。直到今天,台灣的網購市場已激戰到挑戰大台北地區四小時到貨的速度。
抓住網路大浪潮
他因知識的信仰而有信心
南投出身的詹宏志剛到台北讀書、工作的時候,連電話都不會用。如果不是《PChome》雜誌的成立,他可能和今日「網路趨勢達人」的稱號沾不上邊。
《PChome》雜誌卡位了當時的市場空缺,銷量很好,3C通路業者說,當月介紹什麼主題、相關軟硬體就會大賣。最經典的一期主題是介紹上網,原價99元的雜誌在二手市場賣到1700元,可見其炙手可熱。
詹宏志坦白說,那時也不知道要如何靠網路賺錢,只是單純覺得上網是未來趨勢,「有重要的事情要發生了,我應該要去摸索!」但面對未知的事物,難道不會害怕?
「對我來說全部都是新的,所以沒有障礙。」在報社排資論輩的年代,他的屬下除了倒茶小妹,全都比他年長。遇到美國對台灣祭出《三○一懲罰條款》,他拎著皮箱到美國去,拜訪一家家通訊社,用生澀且非專業的單字談版權。後來在網路界的一切嘗試,詹宏志總能切入橫空出世的空白市場。他說,再陌生的議題,天下總有一本書、一個人可以傳授知識,帶著他在陌生領域破冰而出。他還打趣說道:「不知道怎麼做的事情不用怕,因為左鄰右舍也不知道,找對方法就是世界第一人了。」
操煩下一代
他的憂愁多於浪漫
用名利雙收來形容詹宏志,應不為過。然而,現在的詹宏志,招牌灰白髮色依舊,看來卻帶了些憂愁。
網家貴為台灣最大的網路公司,卻也仍有詹宏志壯志未酬之處。早在一一年,他就帶著網家高層去大陸向小米科技取經,想了各式各樣合作的可能性。但進度卻停滯不前,直到今年才展開最基礎的手機銷售合作。而詹宏志在訪談中絕口不提他心繫的另一個大夢--第三方支付,更是他心中的痛。去年,他罕見地召開記者會,痛斥金管會過度管制阻礙產業發展。無論對內對外,詹宏志始終保持溫文儒雅形象,但那天,他甚至飆出「有此政府,何需敵人」的重話,動怒之態讓許多老員工感到震驚。
「不知道什麼緣故,現在的社會變得很內視、往內看,」他這麼說道。他明白自己比上一輩幸運,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,只要肯做,就容易抓到機會,創造「菜鳥立國」的經驗。他看下一代,感覺卻有點矛盾。
他羨慕下一代的教育條件更好、國際經驗更多。但他也看到下一代的不幸--社會階級流動困難。「以前念完大學就有流動的機會了,進職場工作不困難,薪水不高但是存錢不難,付頭期款買個房子也不難,但今天年輕人比較苦,位子都被占滿了。」他直言,無論是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或台灣的太陽花學運,都是出自於對資本主義的反抗。
他替年輕人抱屈,但又擔憂這一代的年輕人不願意走出台灣。「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,我們是流浪者的後代,如果當初大家都留在家鄉,今天是不會有台灣這個地方的!」他說 ,如果年輕人願意勇敢的四海為家,比他這一代的人更有成功的機會,但現在很多年輕人有機會去闖,卻不願意走出去。
詹宏志自己也在努力進軍國際。經過兩年的摸索,今年四月,網家宣布在美推出C2C電商平台,年底上線物件數可以達到一千萬件,詹宏志說,動能超乎預期,是他預期的五倍。一旦證實美國模式可行,他要再把業務擴張到日本、南韓等十個市場。
「我們要勇敢一點,增加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。」詹宏志說,台灣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地方,有限的資源與人口,卻能創造許多令世界驚奇的創舉,台灣電商系統的接受度就是一例。一生在失敗的傷疤中歷練出堅強,58歲的他,把《PChome》的國際化當成最後一件任務般,全力以赴。
(本文節錄自財訊雙週刊457期)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://etlife.tw/article.php?news=150142&channel=1現在還有影陪小姐嗎?
留言列表